You are here: Home / News & Media / 科技改變社會 數位原生代計畫

科技改變社會 數位原生代計畫

by Prasad Krishna last modified Apr 02, 2011 10:22 AM
The Chinese language press covered the Digital Natives workshop in Taipei.

8月16日到18日,原生代工作坊(Digital Natives)將在中研院舉辦數位,關注年輕世代如何運用科技改變社會,荷蘭的國際發展組織、印度的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,以及台灣關心資訊社會實踐的研究機構與民間組織,將一起探索數位原生代的全球現象。

荷蘭Hivos人道發展合作組織(the Humanist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Cooperation)知識計畫召集人史傳密拉(Josine Stremmelaar)表示,Hivos知識計畫的目的,是希望結合在地與全球力量,關注社會與災害議題。

史傳蜜拉認為,過去沒有足夠的知識,讓在地與全球的組織作分享,如果無法處理知識快速流通及傳播,無法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問題。

Hivos數位原生代計畫主持人簡森(Fieke Jansen)指出,全球年輕人運用科技,為社會做出貢獻,有些年輕人運用Facebook串連社會力量,表達年輕人對社會議題的憤怒與重視,她希望藉由工作坊,讓年輕人有更深入的討論,以及為過去行動作整理與分享。

尼善‧沙認為,數位原生代涵蓋就學的年輕人,也包括進入產官學界的年輕人,不同的領域透過科技促成社會的改變。2010 年,全世界的年輕人將達到12億人,其中有85%居住在開發中國家。這些年輕人潛能的開發,彼此的互相串連,將帶來社會的重組。

在中研院即將舉辦的工作坊將有16個國家,28 位與會者從微觀家庭到政治的各種脈絡中,來討論「數位原生代回應」的政治、影響與歷程,以及瞭解年輕人如何用科技改變現況,科技如何形塑人與人的新關係。

Pad.ma公共近用數位媒體典藏計畫共同創辦人馬荷卓(Namita A. Malhotra),她同時也是facilitator工作坊引導員。馬荷卓經營數位媒體典藏計畫,她希望透過紀錄片或影片的方式,來紀錄社會變動,也紀錄民眾如何用社會力量來對抗法律、社會跟言論審查。馬荷卓跑過的國家包括泰國、緬甸、印尼、印度等,透過影片紀錄不同國家情況,這次工作坊也會播出其中一部紀錄片。

開拓文教基金會李士傑表示,開拓文教基金會致力於讓資訊科技變成社會改變的關鍵力量,積極推廣全球資訊網給公民社會、非政府組織使用,這次與荷蘭、印度一同舉辦國際數位原生代工作坊,希望分享經營網路論壇,構想民間議題與對話的經驗,這次工作坊結合數位原生代國際浪潮,將國際關注的焦點與支持力量與台灣分享交流。

Pad.ma公共近用數位媒體典藏計畫共同創辦人馬荷卓(Namita A. Malhotra),將在數位原生代工作坊放映關於民眾力量對抗全球的影片。

Read the original in echinanews.com

Filed under:
banner
ASPI-CIS Partnership

 

Donate to support our works.

 

In Flux: a technology and policy podcast by the Centre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